图片展示
搜索

“侨”见祖国70年,向新中国早期归侨致敬

作者: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 浏览: 发表时间:2019-09-30 00:00:00

 

 

https://cdn.img-sys.com/wechatimg.php?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OtlibDEHIXtuN0OqyquHvwhxGvGBp3kcVocD3t2oEjxQfynichMapcffxic3vz32FUQfSQEkH0WVKiasBSOCCJIgaw/640?wx_fmt=png

 

有这样一群人,在新中国百业待兴时放弃国外的发展前景,回国投身建设,奋战在新中国的各条战线上,缓解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才短缺的艰难局面,为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奠定地位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或许,你从未听过他们,但他们的身影永远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发光。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早期归侨。

 

上海市现有早期归侨1700余人。他们虽然身份不同,但每一颗热爱祖国赤子之心都同样炽热。



1顺着这条路走,我们中国一定会非常光明的    

 

https://cdn.img-sys.com/wechatimg.php?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OtlibDEHIXtuN0OqyquHvwhxGvGBp3kcVXuQObbbTeNBWdEicpwltQB6xLuh6LrDic3DmnEgObjFs63ksKfOOahyA/640?wx_fmt=png


 

 

“我是苏兆麟,1934年生的,我生在印度尼西亚,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小孩呢。”提起往事,苏兆麟老先生很是动情。
在祖国解放前夕,他随同父母及姐姐、弟妹共七口人一起回国。先后于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 1960年毕业于北京外交学院法语系。
苏兆麟先生精通印尼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多国语言,作为一名外交翻译官。他参与并见证了中国一步一步打开外交局面,与世界各国关系改善、巩固和不断发展的历程。
     

https://cdn.img-sys.com/wechatimg.php?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tlibDEHIXtuN0OqyquHvwhxGvGBp3kcVBCdaCIQsHBTmxSicZdjV7ezphfsu1ufTNYLB1NhqBBcaGDw48ty49icw/640?wx_fmt=jpeg


在给国家领导人做翻译的工作中,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段周总理的外交时代。
“中国的外交全是在50年代周总理那个时代打开的”,他说,“我们现在走的路,虽然有各式各样的困难,但是走的已经比较顺了,我想顺着这条路走,我们中国一定会非常光明的。所以我非常高兴的就是:我作为一个华侨,我回到祖国,而且在祖国发展最需要人的时候,我能赶上了这个时代,做了一些工作。这是非常非常高兴的事情。”

 

https://cdn.img-sys.com/wechatimg.php?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tlibDEHIXtuN0OqyquHvwhxGvGBp3kcVwKeEPQwzj3rtqmkYQDVJclpJQYl37wtOLQoV88YiatkicTVz5raMpx0A/640?wx_fmt=jpeg 

苏老对祖国的未来很有信心,他说:“我觉得我们祖国已经从一个被看不起的民族,逐渐走上了富强的道路。这条路走对了,应该继续走。现在虽然阻力很大,不怕,阻力挡不住我们前进的道路。这就是我的印象,而我曾经为这样祖国找到这条道路,做过一些工作,我现在很放心。”

2祖国强盛与否和每个海外华人的荣辱休戚相关

 梁云辉是一名早期归国华侨,1932年出生在荷兰,3岁时随家庭移居印尼,于1957年回国。弹指一挥间,梁云辉回到祖国已甲子有余。梁云辉从一位有志青年到耄耋老人,目睹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建设成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工业大国。 回国前,“中国”一词是慢慢在梁云辉脑海里浮现的。 梁云辉家庭主要讲客家话,外出讲印尼文,而雅加达城市主要以华人居多,当日本侵占印尼后,当地华人就自发组织起护卫,保护家园。  https://cdn.img-sys.com/wechatimg.php?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tlibDEHIXtuN0OqyquHvwhxGvGBp3kcV2JsPhCYJ4bZT00DFDxE4EU35C37pHwGCkVGibKgKYlBTpNBddOeASDw/640?wx_fmt=jpeg

▲1957年回国前全家福,(第二排右二为梁云辉)
“我家住的地方是班芝兰(Pancoran), 1942年日本占领印尼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日军对华人进行迫害,对抗日华侨进行逮捕杀害。华人在路上行走看到日本兵必须要鞠躬,小孩也不例外,不从即打。当时我年幼,和同学课后去爬树摘椰子,在爬上树后,突然两个日兵跑来举起枪对着我一阵乱嚎,我一惊从树上滑落,双腿被树皮擦破,满身是血摔落在地,爬起后赶紧与伙伴排队站好给日兵行礼,日兵翻了我们书包,再一一打了耳光后离去。回家后家人担心,自己心中满是屈辱,两腿至今伤痕犹在。” 梁云辉年少的心里已经体会到,国家落后,在海外的华人自然受欺凌,没有国就没有家,祖国的强盛与否和每个海外华人的荣辱休戚相关。1957年,梁云辉带着强烈的爱国热情辗转回到祖国大陆,为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才能。

https://cdn.img-sys.com/wechatimg.php?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tlibDEHIXtuN0OqyquHvwhxGvGBp3kcV7StNnjEjwlMSIxj0nGc7pIU4TxModSmqCLicN4vYwic1HT170kN2bj9w/640?wx_fmt=jpeg 

▲梁云辉 80年代工作照
梁云辉说,作为一位老华侨,有幸亲历了国家强大的过程,体悟良多。 “我经常教育儿孙牢记国耻,珍惜千百万烈士用鲜血换来的美好江山,其中还包括了众多为国捐躯的南洋华侨,他们虽然出生在海外,但当祖国有难,依然抱着一颗赤诚的中国心,放弃优越生活为保卫祖国而英勇牺牲。国家富强我们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我深深地感觉到回国这条路我走对了。”
 https://cdn.img-sys.com/wechatimg.php?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tlibDEHIXtuN0OqyquHvwhxGvGBp3kcVtgC1qzCx1AphCn2SeoqJMSN6ExbectBSfsTwqJEA0UGpeTquoLicSAA/640?wx_fmt=jpeg▲梁云辉夫妇     


3.6亿中国人都是我的亲人


徐良老先生今年已经81岁了,是一位越南老归侨。距老先生回国已经60余年了,但每次提起自己回国时候的曲折经历,老先生都很动情。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周边局势,许多在越南的华人因故不能回国,当时越南是中国的兄弟国家,大使馆告诉徐良:建设越南,就是建设祖国的南大门,爱国主义要和国际相结合。可是徐良听到祖国解放了,正在热火朝天地搞建设,一心想要回国。河内的中国大使馆不批准,他便去海防市的领事馆申请。领事馆的人问他:“现在回国要满足三个条件,你符合吗?”——“哪三个?”——“你住在越南北方,还是在越南南方。”—— “我家人都在南方,就我自己在北方。”——“你是应届毕业生吗?”——“我考上了河内师范班。”——“那就不是应届了。”——“不应届毕业怎么能考上师范”——“那你国内有亲戚吗?”——“有,很多。”——“有谁?”——“6亿!”对方笑了。徐良接着说:“难道6亿同胞不是我的亲人吗?”“你这个小鬼真皮!那你怎么不在河内申请,跑到我们这里来?”——“河内大使馆不批。”对方又笑了,“大使馆可是我们的上级啊,他们不批,那我能批吗?” https://cdn.img-sys.com/wechatimg.php?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tlibDEHIXtuN0OqyquHvwhxGvGBp3kcVk0Zh9icSZ6ic0pbIjhw362V7afZNpKzLjtJSGkHPko0zkKo8ibOTeQq2A/640?wx_fmt=jpeg

▲提起当年的经历,徐老侃侃而谈 

后来,这个小鬼每天都去领事馆“骚扰”他们,直到有一天,领事馆说考虑考虑。又吓唬他说:“现在国内华侨学校人很多,要是你分配不到学校,你就得自愿去华侨农场,你愿意吗?”小鬼没有考虑:“我愿意。”“ 那来签个字按个手印,保证一下你会自愿去农场。”终于,他获批了。后来,徐良才知道,原来根本没有去按手印这样的说法,领事馆故意吓唬他,看他是不是那么坚定。
 https://cdn.img-sys.com/wechatimg.php?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OtlibDEHIXtuN0OqyquHvwhxGvGBp3kcVTUPLl74ia5iaZ8ALicnK6L6t8snyWVvFGfOeXkl3TJk7yySbAquyc93oQ/640?wx_fmt=png

 

回国以后,徐良老先生服务与上海侨务工作的需要,当了很多年越南语翻译。他的父母一直在越南,他说:自己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为父母养老送终。
有一次,爸爸跟他说:“你不爱爸爸妈妈,只爱国家。”  


4好好念书,为人民服务

纪清桂、纪木兰两姐妹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她们说要像父亲那样“为人民服务”。
https://cdn.img-sys.com/wechatimg.php?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tlibDEHIXtuN0OqyquHvwhxGvGBp3kcVqKltPR1chm8WbOuTCvQ4PbjP4MVxkX7KXibEsh44N1vRrMicLDghRcHw/640?wx_fmt=jpeg

▲两姐妹全家福
纪阿姨父亲的一生都在践行“为人民服务”。他一回到祖国的怀抱,就积极投身社区工作,即便是没有工资的义务工作,他也没有说过一句怨言。临终他嘱咐妻子:“今后你一定要把这两个小的女儿培养成人,让他们好好的学习,能够为人民服务,你还是应该相信我们的党相信我们的祖国,不要再想着回到印尼。”
父亲的教诲一直在姐妹俩心中回响:“你们两个要好好的念书,要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https://cdn.img-sys.com/wechatimg.php?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tlibDEHIXtuN0OqyquHvwhxGvGBp3kcVmachJbGYYo5IfK68f2cMiapYz3gNUo1zEHm807R5CU3J6icfvicForUMQ/640?wx_fmt=jpeg

▲身体的苦痛,不能影响他们为他人服务之心
 初回国时,纪阿姨两姐妹因年龄小,体质差,不适应国内的天气而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由于当时没有治疗类风湿的药物,造成姐妹俩肢体残疾,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但她们也得到了各方的关心和帮助,坚持完成高中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社区里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https://cdn.img-sys.com/wechatimg.php?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tlibDEHIXtuN0OqyquHvwhxGvGBp3kcVq597FdZ48fWjriavV6sgoDH1tFsiaLDZu0dBvM1yb0JjDRtwqia1s1XsQ/640?wx_fmt=jpeg
随着年龄增长,纪阿姨姐妹俩行动变得极其不方便,即便是平地走路也需要他人搀扶,而且不能长时间走动。虽然生活有诸多困难,但姐妹俩常怀感恩之心,从来不曾怨天尤人,也很乐观开朗。
https://cdn.img-sys.com/wechatimg.php?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tlibDEHIXtuN0OqyquHvwhxGvGBp3kcVCEJxg9vRZI5smqp4DibDNibc5eVRGacswxmNMuNiclwTdh4YycyBiad4icA/640?wx_fmt=jpeg 

 

心灵手巧的她们利用闲暇时间做了很多精美的串珠工艺品,送给社区里那些帮助过她们以及她们曾经帮助过的人,居民们提起纪家阿姨姐妹,总是由衷敬佩和赞许。

 

https://cdn.img-sys.com/wechatimg.php?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tlibDEHIXtuN0OqyquHvwhxGvGBp3kcV0KruxkJ46MAURISgN5Oj38ztnJdgVOLwtIfaibMy1GciaicnCuI9iaCLvA/640?wx_fmt=jpeg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归侨们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吹响了时代的号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回顾历史,我们取得了很多成绩,在祖国日渐富强的过程中,早期归侨群体也写下了属于自己的篇章。他们在祖国建设和前进的道路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让我们向早期归侨致敬!

 

 

https://cdn.img-sys.com/wechatimg.php?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OtlibDEHIXtuN0OqyquHvwhxGvGBp3kcV0pO1k99UxryTZfS7b1KnDhAHP5Ykp9PziajQEiaa7lJ96ibUowvicUb32A/640?wx_fmt=png

识别二维码,捐赠关爱早期归侨

 

或复制“我支持【关爱早期归侨】爱心捐赠,一起来吧!BsVlQt47XU长按复制,去支付宝首页进行搜索,参与爱心捐赠” 文字到支付宝打开,为早期归侨送去关怀。

 

 

 

“关爱早期归侨”是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立会项目 ,至今已运作13年;旨在凝聚海内外侨界和社会各界善意,为上海市早期归侨提供“经济上帮困、生活上排忧、健康上呵护、精神上解闷”等一系列支持,关心、关爱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的早期归侨。同时,以弘扬老归侨热爱祖国、执着奋斗、默默奉献的事迹和精神,引导和激励社会公众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

 

在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的指导下,在上海市各区侨联、高校侨联、街镇侨联、园区侨联的支持下,基金会已累计为早期归侨提供超过8000人次服务,支出善款近500万,内容囊括三节(生日、春节、重阳)送温暖、大病重病医疗补助、健康体检等。

 

图片展示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21-3165 3716

电子邮箱:socf@socf-china.org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258号2F

图片展示
公众号

Copyright @ VillaGrandis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沪ICP备11040700号-2    网站地图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