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希望边疆的父老乡亲们,都有机会吃到我做的面包!
阿峰出生在西南地区的一个边境小山村,像很多普通的西部少年一样,高中毕业的他也未能挤过高考这座独木桥,无缘大学校门。一开始,阿峰也和他的很多同学一样去大城市打工挣钱,因为缺乏技能,17岁的他只能找到一份餐厅服务员的工作。
父母借钱把他送到重庆某职业学校,职业教育让他掌握了一技之长,而他的努力和勤奋也有了回报,两年后,19岁的他就留校当班主任,后来他又回到老家红河,成为州农校里学生们最喜欢的老师。他希望把学到的一切带回家乡,带给那里的孩子。职业教育改变了他的人生,而现在他成了努力改变别的孩子的人生的那个人。
2021年7月随着“青职计划——云南省青年烘焙师培训营”对口帮扶项目的举行,阿峰来到了上海,向顶尖烘焙老师学习烘焙,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见识,回到云南以后将帮助更多的青年职校学子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创业,开拓美好人生。他说:希望边疆的父老乡亲们,都有机会吃到我做的面包!
我想把传统医学发扬光大
来自青海果洛州的旦增,全家有七口人,四个兄弟姐妹,全靠爸爸一人开车拉货维持所有开销。拉货很辛苦,爸爸也落下了一身毛病,一家人拮据度日。小小的旦增早早地懂事了,他知道在这样的家境下,上大学对他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2019年起,旦增得到了“青职计划”的资助,到久治县某职业高中免费学习藏医专业,目前就读高三。刚到学校时认为纪律太严而感到不习惯的旦增,到高三后明白了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命运、实现梦想。
在“青职计划”和学校老师的帮助下,旦增各科的成绩都能进前五名,他也有了新的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青海大学,把藏医学专学精,同时学习中医藏医结合,把中华传统医学发扬光大,造福家乡百姓。
青年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青职计划,“青”代表青年,“职”代表职业。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多次指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青职计划”是基金会在乡村振兴和国家职业教育背景下发起的品牌项目,旨在通过“青职课堂”(课堂教育)、“青职坊”(实践培训)、“青职赛”(技能比赛)、“青职通”(就业扶持)--“课训赛业”的公益模式,资助少数民族、东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困境学生的就业创业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的技能型人才,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品牌模式
- 青职课堂
资助少数民族职业院校、偏远地区职业院校开设基础课程教育和技能课程教育。根据职业院校的特点开设“少数民族技能班”和“普通技能班”(青职班),前者教授少数民族文秘、医药、舞蹈、雕刻等内容,后者教授护理、烘焙、烹饪、汽修、计算机等课堂内容。
- 青职坊
资助产教融合型的技能工作坊的建立,立足工作坊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技能操练、实训学习的平台。联合职业院校、爱心企业成立特定专业的工作坊,建立实践教学体系,资助工作坊教师教学。
- 青职赛
联合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职业院校举办特定内容的职业技能大赛。目前,基金会正在和乐斯福以及金龙鱼集团筹备烹饪与烘焙专业的技能大赛合作。
- 青职通
对有志于回到家乡或就地创业的职业技能教育毕业生,提供小额的创业就业补贴。同时,链接上海地区企业资源,推荐合适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进入企业实习或就业。
品牌效果
“青职计划”发起至今,已累计资助超6所职业院校的5200名学生,开设藏族医药、唐卡、青绣、油画等超15门的少数民族职业技能教育课程以及烹饪、烘焙等现代职业技能教育课程。目前,已经陆续有毕业生或从事各行业技能工作,或考取大学继续深造,或成为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匠人。
【图片授权说明】本项目所展示人物肖像图片已获得授权
项目预算
1、【项目预算】
本项目计划筹款2217778元,为300名职校学子和100名职校教师提供资助和补贴,同时开展其他职业教育相关支持活动。
2、【善款使用预案】
本项目“最低可执行金额”为5000元,若最终所募善款少于“最低可执行金额”,善款的变更使用方向为捐赠至基金会其他助学类项目执行。
3、【管理费说明】
本项目管理费为实际筹款金额的10%,用于基金会正常运转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包括理事会等决策机构的工作经费、行政管理人员的人员成本、组织日常的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等。
执行计划
第一阶段:2021年9月-12月
调研了解以上海市对口支援地区为主的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职业院校及学生、老师的需求。
第二阶段:2021年10-12月
材料收集整理,建档立卡,确认合作院校及资助学生、教师名单,制定职业教育发展活动的开展计划。
第三阶段:2021年10月-2022年12月
开展学生、教师资助、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课程支持、职业比赛开展等项目活动。
第四阶段:2021年10月-2022年12月
在项目各阶段开展的同时收集项目各类素材,及时反馈,整理项目执行报告,提交财务披露,为项目后续工作指定计划。